目前,国务院及各部委围绕无人机产业发展和安全监管,出台了一系列部门规章、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促进无人机产业发展。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层面提出促进无人机技术突破,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红利在技术研发、生产水平、应用服务、产品试点应用等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有助于健全行业标准体系,完善产业配套资源,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升无人机行业应用水平以及行业整体竞争力...

 2023年6月28日,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正式发布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共六章六十三条,将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和空域精细化改革,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的高速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给航空安全和民众生活安全带来的潜在风险和侵权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作为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领域的首部专...

6月2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23年4月,《条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在6月6日公布被列入2023年度立法计划。       《条例》以飞行管理为中心,并针对无人驾驶航空器设计生产、适航管理、实名登记、空域和飞行活动管理、强制保险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

7月3日,民航局印发《关于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总体部署 加快推动智慧民航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扩展丰富通用航空业态。加快建设低空飞行服务站,推进通用航空航行情报资料数字化,构建低空飞行数字化保障服务体系;加大通用航空新兴消费服务产品精准化、个性化投放;促进通用航空与应急、医疗、旅游、交通等智慧城市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无人驾驶航空器在低空运输、应急救援、航空拍摄、国土测...

无人驾驶航空器监管的制度创新           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领域的首部专门行政法规。《条例》直面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九龙治水”“空域使用”“低慢小管控”“新技术监管”等难题,全面推进制度创新,以飞行管理为中心,建立了我国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的制度框架,为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法治基础。  ...

      2023年5月3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近日,司法部、国家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就《条例》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条例》?答:无人驾驶航空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无人机,是指没有机载驾驶员、自备动力系统的航空器。之所以针对无人驾驶航空器专门制定这样一个《条例》,主要基...

国务院、中央军委日前公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和系统观念,以维护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国家安全为核心,以完善无人驾驶航空器监管规则为重点,对无人驾驶航空器从设计生产到运行使用进行全链条管理,着力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及相关活动管理制度体系,为防范...

         我国的无人机(学名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Unmanned Aerial Vehicle)研发生产技术和国际市场占有量毋庸置疑。       无人机出口国家竟然还要管制?这是很多人意想不到,也是最大的疑问。接下来,无人机出口按何种物项管制,出口企业要注意什么,违反了有哪些法律责任,要关注那些法律文件才能避坑,等等。下面我们用问答的形式做个介绍。一、有哪些关键性的法律文件   ...

      当地时间6月22日下午,2023韩国世界无人系统大会暨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博览会隆重举办的第二天,欧洲科学院院士、世界无人机大会主席、世界无人机联合会主席、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受邀在无人驾驶技术日上作主旨演讲,现场吸引了数百位来自知名高校学者,无人机制造企业家、服务提供商、无人机/无人车技术从业者、学生等参会。                     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兴产...

近日,人民网刊发《强观察丨“黑飞”将成为历史?民用无人机领域首项国标发布》专题文章。文章指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能够提高民用无人机产品质量,规范飞行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在对民用无人机的监管上,该标准提出远程识别要求,有助于识别和追踪非法飞行活动,治理“黑飞”“乱飞”问题。该标准对于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推动产业规范发...